11元祛痘套餐“变身”上万元贷款!无辜少女掉入合肥痘博士的“营销陷阱”
- 收藏: 0
- 浏览: 327
- 回复: 0

美丽76295858
2021/07/12 10:50街头体验祛痘套餐 体验不成反被套
家住合肥的小李,前不久看到一则广告,说只需要11块钱就可以体验一次祛痘套餐,看到价格这么便宜,小李就动了心,于是和朋友一起去了这家名叫“痘博士”的美容店。
可是一次体验之后,小李却稀里糊涂背上了一万八千多元的贷款。小李怎么也没想到,一次美容体验,却让她掉入了一个防不胜防的骗贷坑。请看公共频道记者现场调查。
小李在微博上看到了“痘博士”美容店的广告,广告上说,只需要交11块钱就可以体验一次祛痘套餐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小李和她的朋友一起,走进了这家美容店。
小李告诉公共频道记者,当时店员不停地说这些痘痘的严重性,之后两个店员就轮番上阵,开始推荐他们的终身套餐。
原本以为体验一次只需要花11块钱,没想到店员却说,治疗要收取980元费用。
小李觉得这样太贵了,打起了退堂鼓。这时店员又告诉小李,如果能够购买终身套餐,那每次的治疗费用只需要733元,并且不限消费次数。当时小李心想,既然一次费用这么贵,那就跟她做一个月试试吧。
就这样,小李和她朋友分别和美容店签订了这张服务协议。可是看到协议上标注的治疗费用是8800元,而不是733元,小李觉得事情不对劲。当时小李询问店员说,是不是按月收费,来做交钱,如果不来就不用交。店员表示不是,要做满一年。
“专业人员”下软件 稀里糊涂被贷款
小李和朋友原本以为11块钱就能体验一次,却被店员告知要收费980元,无奈之下小李和朋友想试用一次所谓的套餐,却稀里糊涂签署了全年8800元的协议。
可是在签完协议之后,店员又告诉小李,需要用小李的手机下一个软件。
小李说:“当时她说需要在我手机上下一个软件,我当时就问她是什么软件,这边的美容师说,她也不知道是什么软件,需要店里的专业人员来做。”
面对店员的要求,小李当时并没有多想,便照做了。但是等小李回到家,打开手机微信,她彻底傻眼了。原来小李一打开微信,看到自己已经被贷了18600元的贷款。
小李很诧异,店员当初只字未提贷款的事,怎么自己名下就有了一笔贷款呢?
小李表示,她跟贷款公司没有签过任何合同,所有的贷款都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的。但她之前与美容院签订了一个“美容知情同意书”。
这张“美容知情同意书”上面,的确有12个月分期的字眼,但也只字没提贷款的事。这贷款究竟是从哪儿来的,小李怎么也想不明白。
小李回顾了当时的情景,原来当时小李正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清痘,工作人员拿了一台仪器,帮小李照蓝光,并且在照蓝光的时候不能睁眼。接着另一个工作人员拿了一张纸,说让小李赶紧在这儿签个字,并且声称他们是大公司,不会骗小李的,于是小李就签下了自己的名字。
事情发生后,小李找到了这家店要求退款。但店家说,如果要退的话,要交25%的违约金,也就是四千多块钱。
随后,公共频道记者陪同小李和她的家人一起找到这家店,协商处理此事。在小李要求解除合同时,双方发生了激烈争执。美容店表示,要解除合同就要先交钱。
祛痘被贷款律师采访
那么,这笔贷款在小李并不知情的情况下,由所谓的“专业人员”私自操作,这样的贷款小李需要为此买单吗?小李在接下来该怎样维权呢?公共频道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律师。
律师杨阳表示,根据合同法的约定,当事人关于合同的建立,必须建立在真实意思的基础之上。如果当事人在本案中,有关合同建立,包括贷款的意思不是自己做出,是由别人代为做出,那么相应的贷款合同,就不能够约束当事人,贷款公司也不能依据该贷款合同,向当事人收取贷款相应的利息,以及要求当事人承担相关的责任。
杨律师建议当事人直接将该贷款退还给贷款公司,涉及到本案的美容服务协议,如果当事人有证据能够证明,这个美容服务机构,存在以欺诈或胁迫等手段使当事人签订了这样一份协议,或当事人在签订该份协议时存在重大误解的情况。根据合同法的约定,她可以申请撤销这份合同。一旦合同被撤销,该合同也不能作为贷款依据。
此外,因为本案中涉及到美容服务,杨律师建议当事人向卫生部门或者是工商部门去了解这个机构,具不具有美容服务和进行相关医疗治疗的资质资格。
杨律师还建议消费者可以向有关的消费者协会或工商部门寻求介入,来与商家进行调解,就有关的争议寻求解决,如果在政府部门或消费者协会的介入下仍然不能解决双方争议,消费者也可以直接起诉到人民法院,寻求人民法院的公正判决。
0 条评论
相关爆料
免责声明: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,不
代表本网站观点,如发现侵权行为或权利人发现存在
误传其作品情形,请及时与本站联系
联系邮箱:wuyuchenai@foxmail.com